波羅的海三國與公民投票

 

陳隆志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平安,大家好,我是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波羅的海三國與公民投票」。

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Estonia)、立陶宛(Lithuania)與拉脫維亞(Latvia)三國人民,為了抗議德國與蘇聯簽訂秘密條約,非法併吞統治波海三國五十週年,共同發起牽手運動,人民站出來用手牽手的方式,自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到立陶宛,連成一條六百公里的人鍊,向國際社會表達脫離蘇聯統治的心聲。

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面對蘇聯黨政軍特五十年的統治與全面推動蘇俄化的政策,並沒有失去自己的國家認同,一再發動抗爭,追求獨立的機會。蘇聯當局為了避免波海三國真正走向獨立,一再強調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唯一合法途徑是必須得到蘇聯最高蘇維埃的同意。蘇聯當局甚至提出改組聯邦的計畫,只要波海三國願意放棄脫離蘇聯的主張,就可以重新界定加盟共和國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假使波海三國不接受蘇聯的條件與勸說,蘇聯將採取強力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制裁。

蘇聯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並沒有改變波海三國人民追求獨立的決心。1991年2月9日在國際媒體的見證下,立陶宛舉行獨立公投,投票率高達84.43%,有90.47%的選民贊成。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受到立陶宛公投成功的鼓勵,也在3月3日進行獨立公投:愛沙尼亞的投票率為82.86%,有77.83%選民支持,而拉脫維亞的投票率為87.56%,得到73.68%選民支持。

波海三國公投之後,蘇聯內部發生政變,保守勢力的反撲,差一點危及波海三國爭取獨立的成果。自助天助,波海三國行動一致,堅持獨立自主的立場,積極爭取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持;蘇聯政變失敗之後,波海三國獨立之路愈走愈寬,愈來愈多國家給予波海三國外交承認,支持他們重返國際社會。

為維護國家的生存發展,一個國家有權利排除侵犯其生存權利的壓制或非法束縛。波羅的海三國人民面對蘇聯強權的威脅,以公民投票決定他們國家的命運。這種排除萬難堅持到底,追求獨立自主的態度與努力,值得我們學習。

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