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惠是兩岸互動的基礎

 

陳隆志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平安,大家好!我是陳隆志。

維持與中國「平等對待」的雙邊關係,一直是台灣制訂中國政策的基調。雖然中國一再保證「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兩岸經濟」,但是,事實上,中國充滿意識形態的決策思維隨處可見,任何單純的互動交流,都可冠上「一個中國」的政治性詮釋,造成困擾。例如,台灣菸酒公司生產的啤酒出口到中國,原有「台灣啤酒」的產品名稱,被迫改名為「TTL啤酒」才可販售。反觀,台灣對中國則充分表達善意,中國相同的產品青島與燕京啤酒進入台灣市場販賣,並沒有受到任何政治力的干預。

假使中國真正有意推動對台直接三通,擴大台、中雙邊的經貿合作交流,就不應該以非經濟理由,干預雙邊經貿的交流,否定台灣獨立自主的地位。特別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下,任何國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與國際接軌,都需要秉持相互對等的態度,才能有效因應經濟問題的政治化與政治問題的經濟化對內部所帶來的衝擊。換言之,中國與台灣在2001年底及2002年初相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雙方同為WTO的成員,有義務遵守貿易自由化、平等互惠的原則。

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對待台灣的態度,不是相應不理或在名稱上刻意矮化台灣的地位,就是強逼台灣接受台、中兩國的經貿接觸純屬國內貿易的條件,甚至還要求台灣產品更改名稱以合乎中國註冊登記的條件,這些都已經超過了平等互惠的公平貿易原則。以台灣啤酒不能用本名在中國上市為例,台灣的讓步軟弱,只會換來中國進一步的軟土深掘。

台灣與中國建立經濟發展的共同利益前,首先要營造互信的基礎,秉持民主、對等、和平的精神,展開交流與協商。假使中國真有心,就應立即排除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擾,無條件遵守世界貿易組織對等互惠的架構與原則,才能達到雙邊兼具合作與競爭的正常經貿關係目標。

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