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正名入聯

 

陳隆志

                    

   

  台灣的政府與人民在今日的國際社會不能有較大、較強的國際參與及能見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及其體系之外,已經超過四十年。雖然加入聯合國是台灣人民共同的要求與願望,但是面對中國始終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全力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政府陷入外交受孤立、主權被剝奪的困境,台灣人民身受其害。

 

張良伊事件凸顯台灣與中國主權糾葛的問題

  媒體報導「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張良伊理事長,當選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處所屬的青年非政府組織Youth NGOYOUNGO)南半球的聯絡代表(Global South Focal Point)。後來傳出張良伊的國籍欄是以「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提出申請,再度引起台灣對外應該「堅持台灣主權」的基本立場或是委曲求全更改名稱以期「實質參與」的論辯。

  台灣的青年學子關心氣候變遷對全球的影響與人類的永續發展,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希望表達台灣人的心聲,本是一件好事;假使因為沒有堅持國家的地位與名稱的基本立場,對台灣的主權地位反而造成傷害,這樣的結果是全民所不樂見的。在此要強調的是,台灣長期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造成很多不明就裡的國際組織面對處理台灣的做法,傾向於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省。國際社會罔顧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固然可歸咎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與無奈,但事實上我們一再迴避處理台灣與中國主權糾葛的問題,正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台灣外交困境的產生,雖然來自於中國從未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但是只要政府一日不彰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事實,繼續保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中華民國」的名分,台灣的政府與人民(包括非政府組織)不但無法早日走出中國的圍堵高牆,台灣將在不知不覺中步步陷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管轄之下。

 

絕望導致冷漠 冷漠導致順從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在各種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也不例外)、重要國際場合矮化台灣的主權、踐踏台灣人民尊嚴的惡劣行徑屢見不鮮。中國為什麼要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答案很簡單,就是要阻止台灣成為一個名實合一的正常化國家。只要台灣政府與人民知難而退,放棄在國際社會積極參與作為,中國就輕而易舉達到「併吞台灣」的目的。

  自一九七一年以來,台灣被聯合國與其體系下功能性國際組織排除在外,台灣目前只有廿三個邦交國,國際參與的管道與空間嚴重不足,長期被國際社會邊緣化,台灣存在的事實與價值一再被世界忽略,國際組織拒絕台灣於門外。台灣成為國際孤兒,長期與國際社會脫軌,台灣人民的世界觀受到侷限。當台灣人聽不到、看不到世界的脈動,自然不會關心,也激發不出國際參與的熱情;一旦台灣人民冷漠看待、政府也無心扭轉嚴峻的外交處境,最後只好順從並接受中國界定台灣外交空間的安排。

 

台灣委曲不能求全 只會喪失國格與尊嚴

  馬氏政府異想天開以為台、中雙方關係獲得改善,有助於擴大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事實並非如此:馬氏政府主政以來,致力於改善台海雙方的關係,但是中國還是不放棄對台動武,也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更沒有放鬆的跡象。

  我們必須拋棄「委曲求全」的消極想法,一味模糊台灣國家主權;用討好中國、乞求中國的做法,寄望換取中國施捨足夠的外交空間,等於是「請鬼開藥單」,委曲乞求中國的最後結果將是喪失台灣的尊嚴與國格,也無從開拓台灣國際外交發展的空間。

 

台灣正名入聯才是正途

  台灣早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具備一個現代化國家構成的完整要件。假使這個國家的名稱不是叫台灣,又有哪一個名稱是名實合一、最能代表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民?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絕對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我們要突破中國外交封鎖的高牆,防止中國出奧步欺侮台灣人、強詞奪理講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就要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堅持「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立場,全力貫徹以台灣的名義身分爭取加入聯合國與其體系下國際組織,從事正常的外交活動,才是務實走正路的做法。

  一個負責任有為的政府,面對國家名號的實質問題,不應該消極置身事外,放任問題持續惡化,而是要積極改變舊有的模糊政策,與人民合力扭轉國際孤兒的宿命。我們應深切體會,解決台灣國家定位的問題,關鍵在人民與政府主觀認定台灣是一個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智慧與決心,正正堂堂使用我國真實的名分「台灣」(Taiwan爭取入聯為會員國,大刀闊斧切斷與中國的主權糾葛,走出中國的圍堵高牆,邁向台灣國家正常化的大道。

  (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