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台灣主體政策

 

陳隆志

                    

  

國家重大政策的執行著重於持續性,馬政府是不是會延續近年來的台灣主體政策,是海內外台灣人共同關心的議題。

我們認為:台灣國家的主權主體性是確保國家利益之所在,而落實民主改革則是穩健發展的基礎,中國市場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萬靈丹,唯有改正「重視中國、輕視台灣」的錯誤觀念,加強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才能在這塊土地上使台灣成為永續發展的國家。在此,我們對新政府提出下列的政策建言:

第一、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是台灣海峽的現狀;海峽雙方應承認此現狀,建立平等互惠的關係,以促成台灣與中國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所謂「九二共識」並不存在,「一中各表」的說法容易成為中國併吞台灣的藉口。

第二、以台灣之名走入國際社會,拓展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台灣正名是台灣人民的基本權利,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及其體系下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是爭取國際承認與支持的關鍵。MIT(Made in Taiwan)名聞世界,母親台灣的名真美!不應以「中華台北」或「Chinese Taipei」的名開倒車,混淆國際視聽,增加國際社會的困擾。

第三、儘速修改公投法,落實主權在民。公民投票是落實主權在民的民主利器,也正是由台灣人民決定台灣前途不可或缺的民主機制。「鳥籠公投法」對全國性公投領票高門檻等等的限制,必須加以改正調整,以實踐主權在民,深化及鞏固台灣的民主。

第四、擺脫依賴中國經濟的迷思,保持健全的經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台灣必須與國際接軌,保持多元均衡的發展,而不是將希望寄託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是處心積慮要併吞台灣的國家,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區,台灣要有經濟全球化的思維,避免過度依賴中國,淪為大中國經濟圈的邊陲。

第五、強化公民社會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充實文化內涵,落實台灣的文化主體性。在公民社會全球化的浪潮下,找到台灣文化自尊發展的立足點,改正「以中國為中心、以台灣為邊陲」的錯誤觀念,強化台灣主體性的思維,開創代代相傳、永續發展的空間。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