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參與的策略與作法

 

陳隆志

 

     

全球化發展的特徵是一個多元互相依賴的發展模式,陳水扁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特別強調台灣與美、日以及許多國際友邦的友誼基礎,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的「價值同盟」關係。

為了順應以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為基礎的國際發展潮流,台灣的國際參與必須朝向多元多面向的角度思考,尤其應善用本身的資源。首先,在國際參與的策略上,可提供民間團體必要的經費與資源,特別是鼓勵本土性非政府組織,走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事務,融入國際多元合作管道,帶動民間團體扮演外交尖兵的風氣,並在進行國際救援、文化交流等非傳統性的外交工作中,逐步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台灣在國際參與的作法上,應著重於資訊科技、經貿與民主發展經驗的分享。政府要以台灣發展經驗作為行銷台灣的素材,擴大台灣對外的援助內容,自初級人力訓練到高級人才養成一應俱全,編列預算邀請友邦與開發中國家選派官員,來台灣參與短期的專業研習班或研討會,或是中長期的高級技術人才培訓計畫,作為協助培訓社會經建人才的搖籃。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也是各國走向現代化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環,台灣的民主發展可貴之處,乃在於民主自由理念的落實與和平的政黨輪替,是台灣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使來台灣受訓的學員,進一步體會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如此,這些來台灣受訓的學員學成回國之後,除了可扮演台灣與這些開發中國家溝通合作的管道,也會是宣揚台灣發展經驗的最佳代言人,對台灣的國際參與當然有正面的效果。

台灣要擴大國際參與,必須跳脫傳統外交的侷限,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分進合擊。透過靈活的行銷策略,展現台灣的活力,將台灣發展經驗推廣到國際社會,對多元化的國際社會作出不同的台灣貢獻。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