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與三通

 

陳隆志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一直是台灣思考「國家安全」時,最主要的焦點。基本上,國家安全涵蓋層面真闊,不單是國防安全、社會安全,甚至經濟安全都是不可忽視的部分。

簡單來講,國防安全是最基礎的安全,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社會安全要建構一個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照顧社會弱勢族群的機制,使其能夠轉化成為社會資源;經濟安全強調在全球產業高度競爭中,如何維持台灣的經濟活力與優勢,繼續繁榮發展。

台灣以對外貿易為主的經濟體質,近年來與中國經貿關係有極大的進展。在穩定友好的台、中雙邊關係下,經濟可以產生相互依賴的關係,有助於區域經濟進一步整合。但是,在目前,台海兩岸關係既不穩定也不友好,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對台灣的整體國家安全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的軍事威脅、一些人對國家認同的分歧觀點、及部分企業人士以「台灣不三通就會失去競爭力」等似是而非的論調形成「以商逼政」的壓力,台灣必須建立正確的總體性國家安全觀念;政府、企業、民間有了國家安全的基本共識,才能認真討論「三通」。主張三通的人—— 尤其是政府—— 必須將三通的得失利弊公開說明清楚,才能有助於必要共識的形成。

由於兩岸「三通」所牽涉的問題不但十分複雜,影響也極為深遠,在國家安全、國家尊嚴與人民福祉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進行。阻礙「三通」的是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中國真正要三通,就應立即將瞄準台灣的數百枚飛彈撤除。在沒有軍事威脅的條件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增進彼此的瞭解,建立互信的機制,要三通自然會水到渠成。這種瞭解互信的建立,可透過WTO的機制與規範,促進會員國台灣與中國正常化的互動,不可「委託民間談三通」。

總之,考慮三通,必須國家安全與經濟考慮同時兼顧,慎重再慎重。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