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希望不是在中國

 

陳隆志

 

   歐洲聯盟是繼美、日之後,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新政府成立之後,積極推展與歐洲各國及歐盟之雙邊與多邊實質關係。不但雙方經貿關係密切,合作領域也擴及到工業、科技、金融、學術、資訊交流等方面。一九九五年以來,歐洲議會便通過決議案要求歐洲聯盟加強與台灣建立雙邊關係,並要求歐盟執委會來台灣設立辦事處。今年九月歐盟在布魯塞爾與中國舉行第四屆歐中高峰會時,歐洲聯盟當面向中國代表表示,歐盟與台灣有堅強的貿易關係,歐盟有必要在台灣設立貿易辦事處,中國政府表達「關切」的態度。

中國對台灣刻意的封鎖,早已經不是新聞,過去主要是政治方面,如今已擴大到經濟事務。最近中國還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在香港舉行會議,邀請台灣財政部長顏慶章發表演說並協助台灣官員訪問五個歐洲國家推動招商計畫為由,拒絕瑞士信貸公司在中國承攬擔保生意。中國這種無理的反應,可以講是一種國際勒索,違背了自由貿易及文明國家的原則。

台灣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中國實在沒有理由干涉,我們絕對不可忽視中國這種不善意的行為。近來,由於國際經濟景氣的低迷,台灣的經濟也開始衰退,別有用心人士不斷灌輸「中國是恢復台灣經濟活力唯一希望」的觀念,特別是在經發會之後,政府對「戒急用忍」鬆綁。我們不禁擔心,中國在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的全面圍攻,從未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這是不是我們向中國示好後應得的回應?

中國還不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它的政策反覆無常,單方面將中國視為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好像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風險極大。

另一方面,新政府應趕快提出具體可行的未來發展計畫,並積極進行國內企業在經營與技術方面的轉型,以因應加入WTO之後所面臨的挑戰。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提升對外的競爭力,台灣人絕對經得起考驗。

(作者陳隆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