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的回顧

 

陳隆志

 

                                 

  一九九九年轉眼就要過去。在今年的最後一個禮拜,希望與大家來回顧這一年來台灣國內外的幾件大事。

  影響最重大的是,李登輝總統提出的「特殊兩國論」。李總統把握他即將卸任前的最後時機,大大調整了向來國民黨對台灣國家定位的政策。這項調整,不但使國民黨及民進黨兩黨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取得共識,使國內力量逐漸整合,對外也使美國、中國等國家重新考慮、調整它們對台灣的看法及政策。

  七月初召開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雖然沒有引起社會各界很大的關注,但具有極重大的意義。在過去四、五十年,雖然也有好幾次大型的司法改革會議,卻都是在威權體制下進行,對司法體制只作一些枝節性的修正,沒有改變司法為政治服務的本質。經過一些司法改革團體多年來的努力,這次司法改革會議第一次有了由下而上的聲音。雖然會議成果不能盡如人意,但畢竟已有進步。也希望相關單位對已經達成的決議能夠切實落實、執行。

  俗話說:歹戲拖棚。今年召開的國民大會會議,就是最好的例子。國民代表受到國民的負託,握有修憲的絕對權力,不但沒有在李登輝總統提出「特殊兩國論」之後,趕緊將這個重要的觀念規定在憲法之中,反而修憲自肥,自己延長自己的任期。目前司法院的大法官們正在思考如何判定國代延任條款的效力;從過去幾次修憲的過程看來,被設計來解決憲法問題的國民大會,自己的存在已經變成憲法問題。所以無論大法官們的解釋結果為何,未來一定不可再容許一機關獨佔修憲權的現象。用「新國會」的觀念來思考如何改變國民大會及立法院的體制,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九月二十一日發生的集集大地震,使二千多位台灣同胞喪生在瓦礫之中,無數的台灣人流離失所,是台灣數十年來的大災難。但是危機就是轉機,全體台灣人民不但不因此驚慌失志,反而團結起來,合力參加救災重建,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重視。另一方面,中國要求各國救災物資必須經過他們轉送的無理要求,不但使台灣人民厭惡,也使國際社會看清了中國是「麻煩製造者」的真面目。

  公元二千年的總統大選,將決定台灣未來的走向及領導團隊。「誰配誰」的遊戲已經告一段落,各種民調也正隨著興票案的發展而起落,掃除黑金成為競選的大主題。在選情變化不息的過程中,競選團隊及選民都須繼續密切注意、評估大局,以期選民能把握神聖的一票,作明智的選擇。

  在國際方面,國際社會對科索沃、東帝汶的人道干涉行動,顯示「人權無國界」,不容許獨裁政權以「主權」或「內政問題」做藉口,來屠殺迫害無辜的民眾。排除暴力,和平解決爭端是當代國際法及國際政治的大趨勢。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澳門回歸中國的交接典禮中強調,澳門及香港「一國兩制」的模式,對將來解決「台灣問題」是很好的示範。但是,台灣與港澳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台灣人民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怕中國的文攻武嚇。雖然中國一直用「三光」政策來圍堵封鎖台灣的對外關係,但是台灣以「已開發國家」的身分加入WTO已經有望,美國國會也以實際的行動,通過法律案要求行政部門支持台灣參與WHO。自助人助,相信未來台灣的國際空間,會愈走愈寬廣。

  以上是簡短的回顧。過年再提出新年的展望。

  (作者是民間政策智庫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