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重要意義

 

陳隆志

 

                                         

  民進黨黨主席林義雄及總統候選人陳水扁,日前在民進黨舉辦的「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研討會分別就中國政策發表演說,主張「以共存共榮作為建構台、中關係的最高目標,以『兩個國家的特殊關係』,界定自己與中國的關係」,期望在下一世紀逐漸推動兩國關係全面正常化,並從「經濟安全發展戰略」提出如「對等協商通航」、「單向通航」等若干具體作法。對他們的主張,民進黨黨內有些反對意見,黨外也有人在報紙上撰文批評為「一廂情願」、「欠缺具體步驟」等等。中國政策的內容對台灣未來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對於民進黨這次提出前所未有的具體主張及各界提出的批評之現象,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首先我們要正視:中國政策並非與一黨一派的利益相關,而是關係到全體台灣人未來的生存福祉。雖然由於黨派有別,不可能公然完全接受、稱讚對方的見解,但不應僅僅因為黨派之分就任意全然否定任何新看法的價值。各黨皆相同,國民黨不應任意否定民進黨的政策,民進黨也不應任意否定國民黨的政策。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任意批評別人的主張「有損國家尊嚴」,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眾所周知,台灣人與中國人民之間本來沒什麼深仇大恨及利益衝突,之所以在軍事上劍拔弩張,主因是在於中國領導階層對「一個中國」虛幻不實的民族主義信仰。由於這項不理性因素在短期內不可能消除,而又擔心極權政治會使中國的經濟力量成為達成政治及軍事目的的武器,因此長期以來「戒急用忍」政策成為維護台灣國家安全的主流見解。主張這項政策的主要理由,在於無法期待中國的善意回應,而「戒急用忍」卻是可以操之在我、避免台灣經濟對大陸過於依賴的具體可行方案,因此主張此政策者,乃將主張與中國在經貿上積極交流的「大膽西進」政策批評為不顧國家安全,而將民進黨這次提出的「經濟安全發展戰略」方案抨擊為「一廂情願」,認為中國絕不會接受。然而,中國領導階層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本來就是非理性的,李登輝總統主張的「特殊兩國論」,同樣也很難因而改變中國領導階層的不理性態度,是不是也應該用相同的邏輯批評為「一廂情願」?兩岸關係本即複雜多變,至今有誰提出過任何保證國家安全又能改變中國態度的「具體步驟」?唯有以「正常化」的角度思考兩岸關係的定位,才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長久之計。因為在現實發展下,中國方面長期而言終必須放棄非理性信仰而回歸合理性及現實性。「特殊兩國論」的提出,其實也是兩岸政策走向「正常化」的一個階段。而陳水扁這次提出兼顧「發展」與「安全」,用「發展」解消「風險」及鞏固「安全」的政策,較之純粹注重「安全」的「戒急用忍」或只注重「發展」的「大膽西進」,其實別具特色,是過去未有的創新見解,值得大家進一步深思。

  島國台灣在地理位置上鄰近中國,兩岸問題本來就是區域問題。假使兩岸關係正常化,則從「區域經濟共同體」角度思考兩岸關係,乃是必然的結論。台灣有優良的高科技產業及傑出經貿人才,中國則有豐富人力、資源及廣大市場,若能放棄敵對狀態而謀互惠共利,對兩岸人民的安康福祉必帶來極大益處。更重要的是:台灣若能完成產業昇級,維持台灣在世界經濟分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對維護台灣安全也有極大正面作用。本次九二一震災期間新竹科學園區資訊產業的受損情形造成全球相關產業的極大震撼,足以顯示台灣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可見,強大的經濟發展不僅是國防力量的後盾,對於使台灣的地位國際化,也具有加乘的效果。

經濟發展,本來就是國家安全戰略思考的一環。民進黨這次提出的中國政策,並非忽視國家安全,而是對兩岸經貿往來問題,賦予戰略上的新意義。「海運對等協商開放國際海港」及「空運單向直航」,乃是在近年來兩岸經貿互動早已熱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下,以「積極管理」取代「消極限制」或「放任往來」的負責作法,在「安全」與「發展」之間,提出了一個新的平衡點,值得真正關心台灣人長久幸福的有識之士認真思考、正視。

  (作者是民間政策智庫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