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馬建交續論

 

陳隆志

 

                                           

  台灣與馬其頓共和國建交一事,經過一番曲折(中國的嚴重抗議施壓及馬國總統的公開反對),整個局勢已漸明朗化。馬國外長狄米托夫重申與台灣建交的情勢不變,而中國則對馬國施壓無效,勢將宣佈與馬其頓斷交,並撤回其在馬國八千七百萬美元的水力發電投資。

  馬國外長強調與台灣建交合乎憲法,是馬其頓聯合政府的一致決議。馬其頓多黨分立,共有九個政黨,與台灣建交是前三大黨一致支持的結果。現有人口二百二十萬的馬其頓曾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公元前三百年,亞歷山大大帝曾將馬其頓王國統合為一個橫跨歐、亞、非洲的大帝國。

  此次台灣、中國的外交戰火一路延燒到馬其頓。不但馬國的媒體人民,連許多政府官員也無法分辨「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不同。再度指明台灣的務實外交,所要展開的是「台灣國」的外交,不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否則,經過一番勞民傷財的外交苦戰的結果,恐怕又將發生「連戰效應」──連戰以「中華民國副總統」之尊,訪問中美洲國家,當地電視竟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旗歡迎他。

  以台灣為本位的務實外交,將大有可為,尤其是在歐洲國家。與中國沒有重大經貿商業利益的歐洲國家,一旦對台灣國的實情及人民的願望有瞭解,清楚認識和平的台灣國處處受霸權的中國所欺負打壓,將會仗義執言。在以權勢利益為掛帥的國際社會,仍有正義之聲。德不孤,必有鄰。

  此次台馬建交不但引起馬國內部的政爭,也照樣引起台灣內部部分親中共人士及媒體的反對,認為「金錢外交」會刺激中共,影響所謂的「兩岸關係」。中國要以三光政策在國際外交圍堵孤立台灣真是變本加厲。台灣要走入國際社會,發展雙邊及多邊外交關係是為台灣國的生存。真正有效的務實外交是台灣國國家安全及生存發展重要的一環;就此意義,金錢投資的靈活配合運用,顯有其功能。

  此次,馬國與台灣建交,馬國政府及人民對台灣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台灣真正能幫助馬國經濟長期的健全發展。假使我們的做法不是為著短暫邦交國數目的得失而「好錢、壞錢亂用買收」,而是真正協助邦交國長期健全的經濟發展,我們才可贏得真正可靠的友國。假使台灣的政府與民間能展現宏觀,密切合作,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與馬國真正分享「台灣經驗」,幫助馬國經濟的健全發展,建立以雙邊經濟利益為主軸互利雙贏的結構性關係,可成為一個有力的務實外交的新模式,助人人助,促使台灣國成為世界受尊敬的國家。

  (作者是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