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國際海洋年

 

陳隆志

 

                                             

  今年是"國際海洋年"。為慶祝海洋法公約的實施,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關切,保護及永續利用,聯合國特別宣佈一九九八年為國際海洋年。一方面鼓勵國際性,區域性及國家性的各種有關海洋的活動,另一方面,要促使各國政府採取適當政策措施以保護海洋的健康與資源,加強對海洋的研究與監測。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二,是一切生物產生及維生的根源,是人類生命的基礎。海洋是空間性資源,是運輸通訊,航海貿易的巨大場域。海洋是人類生命滋養的主要來源,有豐富的食物生產。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海洋能源及礦物的開採,愈來愈重要。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一千六百多公里。"依海為生,與海共存"是台灣海洋文化的真諦。海洋空間的使用,海洋資源的開發,保養與管理,以及海洋環境的保護,將深深影響台灣為未來的發展。

  但是,在白色恐怖的戒嚴統治時期,人民要接近海洋,利用海洋受到很大的壓制。在解嚴後的今日,政府對海洋事務與政策,一向也欠缺應有的重視。為響應國際海洋年,台灣今年初完成基本海域立法,設立水上警察局及魚業署。

  同時,行政院也在高雄舉行"國家海洋政策研討會",討論議題包括海域立法與行政政策,海域執法政策,海運政策,海洋經濟與環保政策,海岸地區管理政策,以及海洋教育與科研政策等六大主題。

  希望政府能拿出誠意與決心,採納研討會的許多好建議,例如,制定海岸法,建立完善海岸管理政策,合理開發利用。同時,希望早日設立海洋專責機構,以厘定及執行國家總體性的海洋政策。

  除了政府的政策措施之外,一般民眾與政府官員都應體認海洋對島國台灣的重要性,加強對海洋的認識了解,以愛惜海洋,善用海洋,保護海洋。

  (作者是民間政策智庫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