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心克服經濟不景氣

 

陳隆志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平安,大家好!我是陳隆志。

  關於未來國際經濟的發展,有兩種被廣泛接受的觀點。第一、全球化與資訊時代的技術,導致了巨大且急遽的變化,並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第二、金融市場與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已經取代了計畫經濟,政府的經濟功能下降。

顯然,受到經濟互賴與國際分工的影響,資金、商品、服務的跨國流動大大增加,科技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帶給人類社會重大而深刻的影響不斷擴大,為較先進國家提供了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但是,由於最近國際經濟景氣的低迷,專家紛紛提出修正觀點,認為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劣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而這股悲觀的氣氛也產生在台灣全島。

基本上,經濟情況與市場的基礎是建立在人的心理,有無信心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綜觀整個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當人們預期未來經濟將持續惡化時,信心總是從樂觀逐漸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所採取的對策應該反應這種可能性。國家經濟政策的制訂者必須堅持努力,制訂政府瘦身、提升行政效率以及改革金融市場結構一系列的長期計畫,而私人企業的經營者必須更具彈性,隨時面對危機的考驗。

假使政府想要制訂與市場力量相違背的決策,將會遇到極大的阻礙,而徒勞無功。國際經濟與金融市場已經具備在財政管理、金融與其他政策方面,自行有效運作的強大機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雖不同於過去計畫經濟中的角色,但是仍然重要。

政府必須在那些市場本身不起作用或者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這些領域都是國家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礎,例如,公共教育、環境保育、國防與社會安全網絡等等。換句話說,政府必須發揮它的特定作用,同時必須替國內眾多的企業提供有效的激勵措施,積極投入國內建設,擴大政府支出,以提振國內的景氣。

經濟問題歸根究底是人的問題,人性的問題。外界環境愈險惡,政府部門或私人企業,愈應實事求是評估風險,採取有效行動,以信心克服困難,開拓美好的前景。

多謝大家!